full-duplex 及half-duplex是使用 store-and-forward 方式來進行流量控制
當目的位址與另一組傳輸衝突,且 buffer 滿到一定程度時,half-duplex switch 會使用另一條雙絞線傳送back-pressure回去給來源
full-duplex使用 PAUSE Frame 來通知source 減緩傳送的速度。
full-duplex 及half-duplex是使用 store-and-forward 方式來進行流量控制
當目的位址與另一組傳輸衝突,且 buffer 滿到一定程度時,half-duplex switch 會使用另一條雙絞線傳送back-pressure回去給來源
full-duplex使用 PAUSE Frame 來通知source 減緩傳送的速度。
1. find [C:\Program Files\Vim\_vimrc] file
2. add [source $VIMRUNTIME/colors/elflord.vim]
3. finish!
Tera term 使用ssh連到遠端主機, 中文會顯示亂碼問題!!
遠端主機為Fedora
vim /etc/sysconfig/i18n
---------原本-------------
LANG="zh_TW.Big5"
SYSFONT="lat0-sun16"
---------改為--------------
LANG="zh_TW.UTF-8"
SYSFONT="lat0-sun16"
SUPPORTED="zh_HK.UTF-8:zh_HK:zh:zh_CN.UTF-8:zh_CN:zh:zh_SG.UTF-8:zh_SG:zh:zh_TW
.UTF-8:zh_TW:zh:en_US.UTF-8:en_US:en:ja_JP.UTF-8:ja_JP:ja:ko_KR.UTF-8:ko_KR:ko:zh_TW
.Big5:zh_TW:zh"
Finish, input [:wq] and [reboot]
Tera term設定部份
1. [Setup] > [Terminal]
2. modify [locale] and [CodePage]
locale = cht
CodePage = 950
3. Finish!!
由於...最近的工作...
除了一直看書以外...開始有接觸到web servers cgi的code...
因此常常在linux 與 windows切換之間...
修改這些code通常都在windows底下...
compile以及update,test等等...都在linux底下...
種種因素常常會用到minicom...某次在testing的時候...要input一個長字串...
結果minicom竟然不給我換行...
所以...這篇主要是讓自己記住要怎麼調整minicom input command 太長可以換行...
只要在minicom的環境底下...
ctrl+A之後,在按一下W...畫面會出現Linewrap ON...
恭喜你~成功了!!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The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LACP) is used to automatically configure and maintain aggregations among cooperating systems.
LACP provides controls that allow network administrators to specify exactly which links in a system may be aggregated to which others.
LACP concepts
LACP operates on a set of principle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Spanning Tree Protocol.
1. Devices advertise their aggregation capabilities and state information on a regular basis on all aggregatable links.
2. Aggregations are maintained in the steady-state by the regular, timely exchange of consistent stat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partners.
3. LACP emits state information independently on each aggregatable link.
4. There is no synchronization of LACP messages.
5. LACP messages are link-constrained.
6. LACP can be overridden with manual controls if desired.
LACP concepts又可分為下列幾項:
# Actor and Partner
# System IDs and Priority
# Port Numbers and Priority
# Identifying Aggregation Candidates
# Active and Passive Operation
# Periodic Transmission Frequency
稍後一一的介紹其內容..^___^
link aggregation中的conversation讓人會不太懂他的意思...
其實主要是:
In networking terms, the term describes all traffic flowing between source and destination end nodes (such as client/server) to carry out the execution of a transaction.
在網路的名詞上, 這個名詞描述全部的傳輸流量在來源與目的地的端點之間(像是client與server)去進行傳輸的實現.
這是小弟,找到的資料...翻譯的不好...請直接看原文...莫見怪...
如果有錯誤的...請告知...小弟馬上修改...^^
利用802.3ad實現鏈路聚合
--- 儘管很難相信,但是對於局域網交換機之間以及從交換機到高需求服務的許多網絡連接來說,1Gbps的帶寬是不夠的。除了ISP、應用服務提供商、流媒體提供商這類企業之外,傳統企業網絡管理員也會感到自己服務器連接上的帶寬壓力。
---- 用於局域網交換機端口和高端服務器網卡的基於標準的鏈路聚合技術將幫助用戶減少這種壓力。制訂於1999年年中的802.3ad 標準定義了如何將兩個以上的千兆以太網連接組合起來為高帶寬網絡連接實現負載共享、負載平衡以及提供更好的彈性。
---- 這並不是一種新概念,許多廠商支持用於10/100Mbps 以太網和FDDI
的專用「幹線」技術(trunking)已經有很多年了。這一標準的獨特之處在於標準化實現鏈路聚合,802.3ad
意味著一直用於將多個低速端口組合起來形成更快的點到點邏輯鏈路的專用技術的終結。
---- Cisco 公司的專用Inter-Switch Link
幹線技術(交換機連接鏈結,ISL)和Adaptec公司的Duralink端口聚合軟件只是許多交換機和網卡製造商支持的流行聚合技術中的兩項技術。這
類技術所存在的基本問題以及我們現在之所以採用802.3ad的理由是,它們只是設計用於單一品牌網絡設備的。這對於需要更快速的「聚合式」鏈路但想使用
不同品牌的網絡硬件的網絡管理員來說,意味著很大的麻煩。
---- 隨著交換機和網卡廠商開始推出支持802.3ad的產品,你會看到在不同網卡和交換機產品中出現越來越多的兼容性,並會看到其他一些重要好處。
---- 首先,這項標準適用於10M、100M和1000Mbps
以太網。聚合在一起的鏈路可以在一條單一邏輯鏈路上組合使用上述傳輸速度,這就使用戶在交換機之間有一個千兆端口以及3或4個100Mbps端口時有更多
的選擇,可以以負擔得起的方式逐漸增加帶寬。由於網絡傳輸流被動態地分佈到各個端口,因此在聚合鏈路中自動地完成了對實際流經某個端口的數據的管理。
---- 隨著網絡帶寬需求不斷地增長,可伸縮性至關重要。顯然,它對於可以從添加更多千兆吞吐量中受益的骨幹線路連接來說是件好事。我們不應忽視服務器的鏈路聚合,高性能服務器現在開始在千兆位範圍內支持網絡I/O。
---- 服務器不僅能正常地發送和接收如此巨量的數據,而且還有不少服務器具有剩餘的CPU週期完成一些應用工作。在服務器功能變得更強、網絡吞吐量需求變得更大的情況下,鏈路聚合為擴展留出了餘地,最多可以支持8Gbps的全雙工傳輸。
----
802.3ad的另一個主要優點是可靠性。在鏈路速度可以達到8Gbps的情況下,鏈路故障將是一場災難。關鍵任務交換機鏈路和服務器連接必須既具有強大
的功能又值得信賴。即使一條電纜被誤切斷的情況下,它們也不會癱瘓,這正是802.3ad所具有的一個有趣的附帶的好處。
----
這項鏈路聚合標準在點到點鏈路上提供了固有的、自動的冗余性。換句話說,如果鏈路中所使用的多個端口中的一個端口出現故障的話,網絡傳輸流可以動態地改向
鏈路中餘下的正常狀態的端口進行傳輸。這種改向速度很快,當交換機得知媒體訪問控制地址已經被自動地從一個鏈路端口重新分配到同一鏈路中的另一個端口時,
改向就被觸發。然後這台交換機將數據發送到新端口位置,並且在服務幾乎不中斷的情況下,網絡繼續運行。
---- 目前實際支持802.3ad的產品還不多,因此還不能對此期望太多。不過,在今後幾個月中,許多製造商將推出支持鏈路聚合技術的產品。這正是許多網絡管理人員在自己的網絡中所希望有、應當有以及需要的東西。
Link Aggregation——一種提高帶寬的好辦法
從一項技術中得到兩種好處是網絡管理員的夢想。鏈路聚合——一種獲得基幹冗余和增量帶寬擴充的方法——現在正在從廠商專有向基於標準的工具過渡。
新出現的IEEE 802.3ad規範將會讓轉換器到轉換器以及轉換器到服務器的增量帶寬得到增加,這樣也能為以太網網絡帶來固有的故障轉移(failover)能力。
這項規範可以讓那些想為遺留的100Mbps的快速以太網轉換器增加帶寬的機構受益。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那些機構通過使用千兆位以太網轉換器來建立高帶寬的彈性基幹網。
如果沒有鏈路聚合,用來防止Layer 2 互聯網橋上回路的生成樹協議(Spanning Tree Protocol)就會阻止帶寬的增加。生成樹(Spanning Tree)在任何兩個站之間只允許有一個物理鏈路,因此,它自動地使輔助鏈路處於備份方式。
話說...本人已經在公司服務一個月了...
這個部落格原本是為了參加抽獎活動而申請...XD
現在會放一些有關網路及linux, devices driver的資料吧...
希望可以做得到...並持續下去...